[分享]BIM算量更精确吗?——道路工程BIM讨论

时间: 2020-08-01 06:42 阅读:
BIM算量更精确吗?——道路工程BIM讨论

引言

自从BIM技术在全球工程界风行以来,大家对BIM技术在工程建设管理中作用和价值的讨论从未间断过。在工程设计阶段,很多人认为“精确算量”(即精确计算工程数量)无疑是BIM实际价值最重要的优势之一。今天,我们就结合道路工程专业设计特点,试着谈谈BIM技术“算量”是否更精确、更高效的话题吧。
BIM算量更精确吗?——道路工程BIM讨论_1
图 1 路基土石方数量表


1
有了BIM模型,算量自然更精确吗?

我们知道,无论从狭义BIM还广义BIM的理念出发,工程BIM技术应用首先要建立工程的三维实体模型。于是,很多人直观的理解,既然工程三维模型都有了,基于对模型几何体的求解、遍历、检索,再加上分类累加,统计工程数量自然是更为精确的、也有可能是更为高效的。

但事实上,直至今日,在道路工程专业领域,即便任何一个宣传大量采用BIM技术进行设计的实际工程项目,其工程设计(也包括各类工程量计算)主体上仍然是基于成熟的国产专业CAD软件(如纬地软件等)完成的,并不是由参与工程项目的BIM团队、基于BIM模型设计完成的。

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BIM算量更精确吗?——道路工程BIM讨论_2
图2 纬地BIM2.0建模效果


2
BIM模型本身并不完整、并不精确

尽管在逻辑上,基于模型进行工程算量似乎是更为精确的,但要得到这一结论,首先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BIM模型必须是完整的;第二,BIM模型必须是精确的。

今天,对BIM技术稍有探索和应用的人士均掌握一个实际情况,无论对于建筑类工程、电气工程,还是道路及其附属工程,今天我们尚没有能力建立一个工程项目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细节的、部件的BIM模型。例如,在公路工程中,我们尚没有能力建立所有道路、桥梁、涵洞、隧道、交通工程和沿线设施等的所有细节模型,小到每一颗螺丝钉、细到每一根“箍筋”。因为,如此细致的BIM模型的数据量将会是“海量级”的,而我们当前的计算机软、硬条件还无法对“海量级”的模型数据进行操作处理。

如果我们稍微调研一下各行业BIM标准就会发现,BIM标准无不涉及到建模精度、深度、颗粒度等内容,即在国际范围公认的、不可回避的主要内容——对BIM模型进行简化或抽简。为什么呢?因为今天大家都清楚,BIM模型不可能、也没必要细致到每一个螺丝钉和每一根箍筋!

回到精确算量的话题上,既然BIM模型都是不完整的、不细致的,有的工程部件甚至根本就没有建模,又如何基于BIM模型获得精确的工程数量呢?

BIM算量更精确吗?——道路工程BIM讨论_3
图3 纬地BIM2.0路基模型


3
道路设计原理决定了工程量计算方法不是简单的模型体积

众所周知,道路工程虽然与建筑等工程均属于大土木的范畴,但是其设计原理、方法,包括工程量计算的方法却与建筑工程存在较大的差异。建筑类工程多属于点状工程,而道路、铁路、渠道等工程则属于线状、带状工程。从BIM三维建模的角度,建筑工程在大多是可以被离散为一个个小的规则体模型。于是,一座看似庞大的建筑工程,最终可以采用一个个小的、规则体的单元模型构成。这就是建筑工程BIM应用中“族库”概念的来源。基于上述原理,在建立BIM模型之后,只需要通过软件求解每一个规则体——单元的工程量,就可以通过分类、累加、统计,进而就可以获得整个建筑工程的工程数量了。

BIM算量更精确吗?——道路工程BIM讨论_4

图4  道路横断面组成示意图

但是,道路工程则完全不同,道路的主体工程——路基工程,是完全不规则的三维空间实体。在严格意义上,路基断面在每一延米上均是不同的,因为原有地面必然是高低不平的,而且道路的纵坡是不断起伏变化的,就连路基宽度也存在很多加宽和超高过渡的情况。因此,公路路基主体的BIM模型只能是采用分段、逼近的方式来构建。我们知道,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道路路基工程的土石方工程数量计算的原理和方法都是相同的,即采用近似的棱柱体体积的方法进行计算,并不是求解每一段BIM模型的几何体体积。

BIM算量更精确吗?——道路工程BIM讨论_5
图5 路基工程数量计算原理示意图

基于上述计算原理和方法,如果希望提高路基土石方的计算精度,唯一的途径就是进一步细分每一个路基分段的长度。但是,在BIM建模中,我们又不可能按照每延米、甚至每毫米的间距去建模,去计算土石方量,那样就会导致BIM模型的数量以10的倍数级增加。通常在道路勘测设计中,国内外普遍的路基分段长度就是以10到20米为间距的。

所以,基于BIM模型求解空间体积的方式,根本就不适用于道路主体工程——路基工程算量。又怎么能得出BIM方式算量更精确呢?


4
道路里程并非BIM模型的空间几何长度

作者记得不久前发生的一个关于BIM应用的“乌龙事件”。某设计单位的BIM中心向我们反馈:你们纬地软件计算的工程量数量是错误的,而且连公路的里程(数)也可能存在问题。作者当时一惊,怎么可能呢?

后来详细调查才发现,原来该BIM团队对照一段公路的设计图纸,以翻模方式构建了该路段的BIM模型,并且对该路段的路基工程数量等进行了校核。但是,他们却并不了解路基工程量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想当然地以分段BIM模型的空间体积累加的方式来计算路基工程数量。而更让人惊讶地是,他们竟然是以路基BIM模型的空间长度累加值,来校对公路的里程长度。

根据道路设计原理,道路的里程长度(铁路工程也是如此)并不是道路三维实体模型的空间长度(或斜长),而是道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在道路、铁路等工程设计中,各专业设计和定位控制均是以里程长度(里程桩号)作为主要参数和参照对象的。

BIM算量更精确吗?——道路工程BIM讨论_6
图6  路基施工现场照片


5
专业CAD算量已经很高效

有人说,“基于BIM模型实现工程量自动化统计,总是比人工算量更高效嘛”。作者认为,持这样观点的人士,只是不了解当前工程设计的实际技术现状罢了。

不只是今天,早在十多年前,无论大型专业勘察设计企业,还是中小型甚至是县乡一级的交通局、养路段,在各类规模的道路勘察设计项目中,对于道路路基、桥涵、隧道、支挡构造物,乃至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都已经普遍采用了纬地软件等国产专业CAD软件。在各分项或专业设计任务完成时,工程师只要一个菜单命令,几秒钟内软件便会自动统计并输出各类工程数量了。也就是说,国产CAD软件输出工程量和图表成果的效率、精度,均已是处于非常高的状态了。

所以,作者认为,讨论BIM技术价值和优势,首先要调查清楚今天技术现状,更不能以十多年前的手工状态作为参照对象

BIM算量更精确吗?——道路工程BIM讨论_7
图7 纬地BIM2.0道路建模成果


6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BIM模型进行工程量统计计算,无论是准确性,还是统计效率,与当前的三维CAD方式比较,都不会是更高的。至少在道路工程专业领域,有人宣讲的“BIM算量更精确”的说法是不靠谱、站不住脚的

作者了解,在过去20多年间,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高速发展步伐,道路工程领域的国产CAD软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在专业性、专业覆盖面、三维设计技术、自动化程度等方面均已经领先于国外同类软件。国内几乎所有的公路、城市道路和铁路项目,均主体采用国产软件设计完成。至于工程量统计、计算方面精度和效率,早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今天,“算量”早已不再是工程师重点考虑、也不是制约工程设计效率的问题了。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