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警钟长鸣

时间: 2020-07-31 20:55 阅读:
8月8日凌晨,甘肃省舟曲县因强降雨引发滑坡泥石流,堵塞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形成堰塞湖,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电力、交通、通讯中断,截至9日16时07分,灾害共造成4.7万人受灾,137人遇难。持续攀升的受灾统计数据让人揪心,同时也再次为我国地质灾害预防工作敲响了警钟。自然灾害的发生在一定意义上是人力不可控制、不可避免的。从欧洲遭冰岛火山灰笼罩、美国遭飓风突袭、俄罗斯遭大火炙烤,到国内遭遇频发的地震、洪灾、泥石流冲击,人类正面临着自然灾害频率加快、程度加深和经济、社会、生态损失加剧的沉重压力,科学认识和应对自然灾害成为人类的共同责任。
  在我国,由于山地资源丰富和洪涝灾害的频发,特别是受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的地理位置影响,加强国内地质灾害预防工作,是国内防灾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正如《礼记中庸》一书中所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笔者认为,我国地质灾害预防工作在以下方面有待加强。
  首先要加热“冷门部门”,提高科学预测预报能力。长期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方针、政策让发展和改革、国土、财政、工业经济、税务、商贸以及保障经济发展环境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成为各级政府的“嫡出”,而气象、地质、地震、环保、安监等部门则理所当然成为各级政府的“庶出”。当然,除了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使然,也有部门自身职能的“天然”因素导致。类似发改、财政、国土等热门部门的职能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作用不可或缺,而地质、地震等“冷门”部门的职能除了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地震、环保等部门随着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地震的发生及近年来环境污染事件的频发和环境状况的恶化等“负面影响”才被人们记起,类似地质勘查、安监等“冷门”部门仍旧“身份卑微”,当然,地质勘查在从事寻找地下财富如找矿、探矿、采油时会倍受关注,但也仅仅在有所“发现”时才会被记起。
  长期以来,无论是从人员编制,还是从财政投入,部门之间“冷热不均”的现象十分明显,这种现象在2010年国家公务员报名统计数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2010年国家公务员报名十大较冷门部门中辽宁省地震局、甘肃省地震局、江苏省气象局、福建省气象局、江西煤矿安全监察局等五部门就榜上有名,而十大热门部门则基本由海关、税务部门包揽。当前,保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可持续发展固然重要,但通过防灾减灾来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通过安全生产保障人们的工作环境、通过环境保护保障人们的生活环境以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同样重要。因此,要加热“冷门部门”。一是要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冷门部门”的正常运转和人员待遇,通过媒体宣传、先进介绍、案例宣讲等形式提升民众对这些“冷门部门”的重要性认识,提高在岗人员的社会认同感和认可度;二是要加强部门基础统计和研究工作,气象部门、地质部门要加强地区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的统计收集,并从中分析、研究和认识地情地貌,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做好气象预报和地质灾害预报等工作。地震部门要与地质勘探等部门加深研究工作,对地质地貌及地壳运动规律加以深入分析研究,做好相关预测预报工作。三是要积极引导,加强部门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无论是从高招过程中的专业招生政策,还是到就学后的各项优惠政策,以及到地质大学等类似专门机构的扶持,包括到从业后的待遇保障,我国都应该形成长期引导和鼓励政策,支持这些冷门部门的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使冷门部门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形成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其次要应用好灾害经济学,健全防灾减灾应急机制。灾害经济学有别于常规经济学,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灾害问题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特殊经济学科;它以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重点研究灾害问题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以及一般灾害经济关系、防灾减灾与损失补偿问题;它不仅从经济学角度总结出各种灾害问题的发生与发展规律,阐明灾害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同时还提供防范与控制各种灾害问题的经济方法与手段,为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长期以来,我国关注的是以“增长”和“发展”为主题的正面、积极经济学,追求的是运用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指导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增加经济总量,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相反,灾害经济学是以实现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负面、消极”经济学,灾害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是负面和消极的,但其所起的作用却是正面和积极的。灾害的后果通常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在完全不设防或措施完全不合理的情形下,灾害的后果是导致损失的扩大化,大到导致民穷国弱,小到造成企业破产与家庭倾家荡产;二是在有限设防或措施部分有效的情形下,灾害的后果是损失介于最大与最小之间,这仍会给社会经济和企业、家庭带来较大影响;三是在充分防控且防控措施科学、合理、有效的情形下,灾害的后果是损失最小化,避免个体灾害的发展或使灾害损害得到最有效的控制,从而使灾害的冲击与破坏性降到最低限度。
  “自然灾害不可避免,能做到的就是减轻灾害的损失。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