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采购14法

时间: 2020-08-03 18:28 阅读:

第一步:战略采购实施的组织建立。战略采购实施的组织包括项目管理团队、各项目的商品小组及战略采购的常设部门(负责供应商开发与管理)。前期工作还包括:明确各个团队的职责、跨部门团队的工作规则、制定总体的实施计划、制定各个项目团队的工作计划、制定培训计划并实施培训。
第二步:按物料的物理属性对物料进行分类归总。按物料的加工工艺及材料等对物料进行分类归总为物料族。
第三步:统计归总采购支出。采购支出是指采购实际付出的金额及总拥有成本。一般的企业现状是具有采购支出的数据统计,但很多时候数据遗漏、数据不全及数据不准确,不能为采购策略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第四步:采购需求分析。各商品小组针对某一种类物料的需求进行分析,其目的是识别需求改善、需求整合与集中的机会,所有商品小组分析的结果是采购数据库的建立。同时分析该物料在整个供应链过程的总拥有成本,其目的主要是掌握现状并识别出改善的机会,所有商品小组分析的结果是所有物料的总拥有成本数据库。
第五步:供应市场分析。各商品小组分析该物料的现时竞争状况及未来的竞争趋势,为采购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进一步利用SWOT分析工具来分析自身在向潜在供应商采购该物料时的机会、不利的因素、优势与劣势,为采购策略的制定提供更多的依据。 第六步:按采购管理属性对物料进行分类。从风险和复杂度维度以及价值维度将物料分为四类。风险和复杂度维度包括:采购一旦中断对企业的影响,采购物料设计的成熟度和制造、服务、供应的复杂性,企业在采购该种物料方面的熟练程度以及供货市场的市场供给能力、竞争性、进入壁垒、供应市场范围、供应链复杂性等方面的因素。价值维度体现的则是TCO和价格弹性。四类物料包括:战略类物资-高风险和复杂度及高价值的物资;瓶颈类物资-高风险和复杂度且低价值的物料;杠杆型物资-低风险和复杂度及高价值的物资;常规类物资-低风险、简单且低价值的物资。
第七步:在分类的基础上制定差异化的采购策略。在六种通用的采购策略中,不同类别物料适用的采购策略不同。根据物料分类的结果、供应市场分析的结论,对每种的物料制定差异化的采购策略。对于战略类物资,需要和少数关键供应商结成战略性合作关系,实现TCO的优化;对于瓶颈类物资,要么不断开发新的供应商,要么修改自己的需求,将瓶颈类物资转化为其他物资;对杠杆类物料,需要扩大寻源范围,通过招标降低TCO;对常规类物资,可以通过标准化和自动化的采购流程简化采购过程,降低采购费用。
第八步:供应商评估与选择。系统、规范的供应商评估选择流程至关重要,是保证供应商质量的重要环节。对潜在的供应商经过初步筛选、第二次筛选、第三次筛选、供应商审核与认证等过程后将其纳入合格供应商体系。
第九步:与评估合格的供应商进行合同谈判。谈判之前需要准备所有与总拥有成本相关的资料、物料成本构成数据及供应市场分析的结果。谈判之中要秉承战略采购的思维,以总拥有成本为出发点及坚持双赢合作的策略。供应商谈判的结果是签订合作协议。 第十步:供应商转换。供应商转换是否顺利,直接影响到采购策略的成功实施,同时还会影响企业生产运营、产品质量及供应商管理。订立规范的供应商转换流程及转换的计划至关重要,还要特别注意的遵守与原供应商订立的合同与协议,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及对公司声誉的不利影响。
第十一步:按照管理属性对供应商进行分类。根据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将供应商划分为三类:战略协作型、长期合作型、交易型。
第十二步:根据分类的结果制定差异化的供应商管理策略。针对某一供应商,从战略、职能及操作层面上分别制定差异化的供应商管理策略。宝驹哦战略采购部门、常操作性采购部门、质量、工艺、研发、物流、制造、服务等部门均执行此策略
第十三步:与战略协作型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对战略协作型供应商,应主动建立、发展与维护与供应商的战略协作型关系,订立协作的策略与规程。策略的执行主体也不限于日常业务操作部门,还包括公司最高管理者、与采购相关的中层等。
第十四步:供应商管理。对供应商应订立正式的供应商管理流程与制度,其中包括供应商的绩效评估指标与机制。供应商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应涵盖影响总拥有成本的各个环节,但同时还要体现各环节的相对重要性。评估的指标体系不仅包含定量指标,还要有定性指标。对于表现优异的供应商,应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对于表现较差的供应商应视物料的类别、供应属性来制定适切的激励措施,对属于瓶颈类物料、表现不佳的供应商或虽有较大发展潜力但目前表现不佳的供应商,应酌情实施供应商发展机制,即主动提供相关资源或协助以支持供应商的改善。 总而言之,战略采购不仅仅是理念,还是一个成熟的、可操作的流程、方法与工具。其实施却有赖于采购相关的各个部门通力协作与全程参与,奢望由采购部门单独来完成是不现实的。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