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罗皮乌斯的非理性爱情

作者:Breath 时间: 2005-10-27 00:00 阅读:
1902年,一位23岁的女钢琴师和一位42岁的音乐家在维也纳结婚。这一年,音乐家写下了《第五交响曲》。1907年,音乐家创作《第八交响曲》。这年7月,他们的大女儿去世。几天之后,音乐家得了一次心力衰竭,不久女钢琴师也染上肺结核,住进疗养院。在这里,28岁的她认识了一位24岁的建筑师。他一下子爱上了她。
年轻建筑师的求爱信跟随着女钢琴师从疗养院回到家中,信却被音乐家看到了。47岁的音乐家把建筑师带回家中,让女钢琴师作一次选择。她选择了丈夫,但此后她与建筑师一直保持通信。
1908年年底,音乐家出任纽约爱乐乐团指挥。1909年,完成《第九交响曲》。1911年5月,音乐家在维也纳病逝。11月,他的遗作《大地之歌》在慕尼黑公演。
这一年女钢琴师32岁,一位25岁的狂野画家进入她的生活,他请求她做他的模特。他们热恋并同居了,但是画家反感女钢琴师携带着音乐家前夫的照片。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消息传来,画家灵感大发,以妻子为模特,用近乎疯狂的笔法创作了他一生中最有名的一幅画《风中新娘》。女钢琴师告诉画家她已经怀孕,但她不想结婚。
画家出售了画,用得到的钱购买军装和马匹,前往战场。当他从战场归来,发现女钢琴师已经成为建筑师的妻子,但是建筑师反感女钢琴师在家里挂前男友的画。
1918年,建筑师不辞而别,39岁的女钢琴师爱上了一位诗人,并重新开始自己的音乐生涯。1919年,她在维也纳勃拉姆斯音乐厅举行个人音乐会。1938年,她定居好莱坞,1964年在纽约病逝。
这位女钢琴师名叫阿尔玛・申德勒,在上述几个主人公中,她是最有传奇色彩的,但远远不是现实生活中最有名的人。音乐家名叫古斯塔夫・马勒,四大交响乐作曲家之一;画家名叫奥斯卡・柯柯什卡,表现主义画派创始人,狂飙运动干将;而那位名叫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的,则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几年前,好莱坞拍摄了一部关于这几位艺术大师爱情纠葛与传奇的电影,名字就跟着柯柯什卡的那幅名画,叫《风中新娘》。
认识阿尔玛那年,格罗皮乌斯从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毕业,在建筑师贝伦斯的事务所任职。在阿尔玛与柯柯什卡热恋、同居、最后分手的这段时间里,他和迈耶一起设计了两个作品:法古斯鞋楦厂和科隆展览会的示范工厂,一举成名。
格罗皮乌斯和阿尔玛结婚后的这一时期里,他进入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他们分手后的一年,也就是阿尔玛举办个人音乐会的那年,格罗皮乌斯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包豪斯学校,任校长。7年后,格罗皮乌斯设计包豪斯校舍。又3年,他与柯布西耶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设计西门子城住宅区。在阿尔玛定居美国前一年,他完成了剑桥伊姆品登学院的设计,然后也来到美国,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在这里设计了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格罗皮乌斯早已无处不在,今天的建筑设计作业中俯拾即是这些概念和元素:建筑框架结构、行列式布局、合理间距、百货商店的螺旋形楼梯、全玻璃幕墙、大面积的窗户和阳台……而今,许多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开始研究和推行工厂化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它的理论创立者和第一位实践者,也是格罗皮乌斯。后人用“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来描述他的建筑理念,但是在24岁到35岁的黄金岁月里,他的爱情可真是一点儿理性都没有。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客服微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