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不降板!不降板!同层排水系统

作者:Trauma创伤 时间: 2019-04-23 00:00 阅读:
降板同层排水系统VS不降板同层排水系统
不降板!不降板!同层排水系统_1

同层排水,即所有排污口/排污横管位于该楼层内,仅主排污竖管贯穿楼上楼下串联。
针对同层排水系统使用下来存在的一些问题,来探讨下目前同层排水系统需要改进提升的一些方面。

1、 卫生安全性
室内的卫生安全性是任何室内排水系统需要首先保障的,水封破坏导致管道系统返臭和沉箱积水带来的返味、潮湿都会极大的影响人们的卫生安全。所以提高卫生安全性就要从这两方面解决。
(1)    提高水封可靠性
水封被破坏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的水分的自然蒸发;二是水封被抽吸、喷溅、自虹吸、惯性晃动造成的损失;三是毛细管作用造成的损失。对于水分的自然蒸发,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缓或延长蒸发时间;对于水封因抽吸、喷溅、惯性晃动造成的损失,可以提高排水立管的排水能力,来减缓立管排水时内部剧烈的气压波动。对于自虹吸造成的损失,可以改变存水弯的构造和管道布置的条件;对于毛细管的作用,可以在排水入口安排一些过滤装置,减少毛细管作用的发生。
虽然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具体的采取一些措施,减少水封的损失,但很难全面性的保证水封因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损失。
如果卫生间采用横支管污废水分流、废水管共用水封的方式,就可以大大提高水封的安全性,主要得益于共用水封能得到洗脸盆等器具的经常性补水,加上共用水封自身的存水量较大,抵抗负压抽吸能力强,污废水独立排放,单独连接排水立管,再辅以一定减缓蒸发措施,即便是干区的地漏长期不排水也没有返味的可能。
(2)    避免沉箱积水
沉箱积水是目前降板同层降水使用下来存在的通病,难以避免,造成沉箱积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地面积水渗入到降板层,二是沉箱内的给排水管道出现漏水。地面积水为何会渗入降板层,很大原因是因为施工不规范引起,那这一人为因素又很难控。沉箱内的排水管道一旦渗漏,检修非常麻烦。
因此,降板既然是沉箱积水的根源所在,所以在同层排水中采用不降板或者微沉箱积水。
 
2、 排水通畅和易维护性
(1)排水通畅
同层排水应该考虑排水是否经常性堵塞或者堵塞后是否易于清通和排除故障,。当前使用较多的降板同层排水在这一方面未予充分的考虑,管道易于堵塞,堵塞后往往需要破坏地板或借助机械工具来进行清通。造成排水堵塞的原因:管道布置不规范,由于存水弯水流的阻力作用易导致毛发、皮屑沉积致使存水弯内壁过水面面积缩小造成堵塞。存水弯是影响排水通畅性的关键节点,以典型的卫生间布置为例,洗脸盆、干区地漏、淋浴区地漏就存在三个存水弯,加大了堵塞的可能性,虽然通过适当的放大管径、采用带过滤网的地漏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排水的通畅性。但是,采用废水管共用水封却可以大大提高排水的通畅性,基于:一是避免存水弯设置的数量,加上废水流入排水汇集器的落差,使得水流阻力大大减少,加快了各个排水点的排水速度;二是对共用水封的流道宽度和断面积的优化设计,可以同时满足排水流量要求、污物通过能力和水流携污能力。
(2)易维护性
降板同层排水系统一旦横支管发生排水不通畅或堵塞,检修非常困难,甚至超过了异层排水,所以同层排水应当充分考虑后期清通检修的成本。通过共用水封降低发生堵塞的可能性,通过优化设计也可以很轻易的实现检修,拔出水封部件后就可以轻易对水封内空间进行清理。
不降板!不降板!同层排水系统_2

3、经济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生活成本。同层排水技术的发展首先应当考虑市场的经济接受能力,是否大众都可以接受。下面是针对不降板、大降板、微降板同层排水技术造价的对比分析:
不降板!不降板!同层排水系统_3
不降板!不降板!同层排水系统_4
传统降板综合造价偏高的主要原因:
(1)两道防水层;(2)需要做地板支模和侧向支模;(3)复杂繁琐的陶粒回填工程;(4)需要做钢筋混凝土保护层;(5)需做降板层积水排除装置;(6)两次蓄水试验,增加人工成本和工期成本。
不降板!不降板!同层排水系统_5
不降板综合造价低的原因:
(1)只做一道防水;(2)无需支模;(3)无降板层,不需回填材料;(4)只需做简单的砂浆找平处理;(5)后期检修维护成本低;
不降板同层排水是同层排水领域一种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实现建筑卫生间(也适用于厨房和阳台)既不结构降板也无需额外抬高完成地面的同层排水方式。通过排水汇集器(WAB)和特殊的可调式配(WAB)实现不降板同层检修排水系统(WAB)。
 综上述提到的三个要点—不降板、共用水封、经济成本的降低,在不降板同层排水系统中都充分体现了这三个优势。不降板同层排水作为一种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在克服旧技术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发展过来,但作为一项新的科学应用技术,总是要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不断改进提升,最终接受市场的考验。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客服微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