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BIM|每日一技]框架结构分析

时间: 2020-07-29 11:07 阅读:
查看下面框架结构的内力和沉降现象。
 
Ø 材料
弹性模量 : 1.0 kip/ft2
 
Ø 截面
截面面积(Area): 1.0 ft2
截面惯性矩(I
yy): 1.0 ft4
 
Ø 荷载
1 . 给模型的横梁施加1.5 kips/ft 的均布荷载
2 .节点2和12施加 (+) X方向的集中荷载 25kips 
[BIM|每日一技]框架结构分析_1
 4.1  分析模型
本例题是全构件刚体连接的模型1和单元的中间设置铰接的模型2两个模型。查看有无铰接条件两个框架的内力和变形形状的差异。
[BIM|每日一技]框架结构分析_2
设定基本环境
 
打开新文件, 以框架.mgb为名存档。
 
文件 新文件
文件 保存( 框架 )
 

设定单位体系和结构类型。
 
工具 /单位体系 
长度ft  ; 力> kips¿ 
 
[BIM|每日一技]框架结构分析_3
 4.3  设定单位体系

在分析2维平面的结构的时候,就要约束平面以外的所有自由度。比如X-Z 平面结构,就要约束所有节点的Dy, Rx, Rz 自由度。这种节点约束条件,我们可以把分析范围局限在2维平面上,自动约束平面以外的约束条件。为了便于X-Z平面结构的建模,把X-Z平面定义为用户坐标系 (UCS) x-y 平面。

模型 / 结构类型
结构类型>X-Z 平面 ¿
 
模型 / 定义用户坐标系 /[BIM|每日一技]框架结构分析_4X-Z 平面 
坐标>原点 ( 0, 0, 0 ) 
旋转角度>角度( 0 )  ¿
 
[BIM|每日一技]框架结构分析_5 捕捉轴线 ( 关 ),正面 (开 )
[BIM|每日一技]框架结构分析_6

在用户坐标系 (UCS) x-y 平面布置 1ft 间隔的点栅格(point grid)。

模型 / 定义轴网/  定义点格
栅格间距>dx, dy( 1, 1 )¿
[BIM|每日一技]框架结构分析_7
 4.5  设定点栅格

定义材料和截面
 
输入材料和截面。为了便于分析用 ‘用户定义类型’和 ‘数据类型’。
 
 
模型 / 特性 /  材料
一般>名称( 材料 ) 类型>用户定义 
用户定义>规范>
分析数据>弹性模量( 1 )¿
 
模型 /特性/  截面
数值
截面号( 1 )  ;  名称( 截面 ) ;  截面形状>实腹长方形截面
截面特性值面积( 1 ) ;  Iyy( 1 )¿
[BIM|每日一技]框架结构分析_8
 4.6  定义材料
[BIM|每日一技]框架结构分析_9
 4.7  定义截面
建立节点和单元
 
捕捉点栅格建立节点和梁单元 (beam element)。
鼠标编辑功能依次点击UCS坐标系的坐标 (0, 0, 0)(0, 30, 0) 建立单元1。参照点的坐标值可以在画面下端的状态栏上查看(图 4.8 1 )。

 节点号单元号
 
模型 / 单元 /  建立单元 
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
材料>1 : 材料  ;  截面>1 : 截面
交叉分割>节点( 开 );单元 ( 开 ) ; 节点连接 ( 1, 2 )
[BIM|每日一技]框架结构分析_10
 4.8  建立单元1
用鼠标编辑功能依次指定用户坐标系的坐标 (30, 0, 0), (30, 30, 0)和 (0, 30, 0), (30, 30, 0) 建立单元2和单元3 (图 4.9)。
被捕捉的用户坐标系(UCS)、整体坐标系(GCS)的坐标值显示在画面下端的状态条里。

[BIM|每日一技]框架结构分析_11
  4.9  建立单元 2,3
为了在已建立的单元中央输入铰支点, 用分割单元功能把单元1、2、3等分。只在模型 2中输入铰接条件。

模型 /单元 /  分割单元
 点格( 关 ),捕捉点( 关 ), 全选 
分割>单元类型>线单元  ;  等距离
x方向分割数量>¿
[BIM|每日一技]框架结构分析_12
 4.10  分割单元

输入边界条件
完成了结构建模, 给两个柱的下端部输入固定支承条件。对应的节点以刚体条件约束自由度来反应固定支撑。
模型 / 边界条件 / 一般支承 
 自动对齐 
 单选( 节点 : 1, 3 )
选择>添加  ;  支承条件类型>Dx, Dz, Ry (开) ¿
[BIM|每日一技]框架结构分析_13
 4.11  输入支承条件
输入荷载
定义荷载工况
为输入均布荷载和节点荷载,首先定义荷载工况。
 
荷载 / 静力荷载工况
名称( 荷载 1 )  ;  类型>用户定义的荷载
名称( 荷载 2 )  ;  类型>用户定义的荷载¿
[BIM|每日一技]框架结构分析_14
 4.12  输入荷载工况

输入静力荷载
给梁单元、节点输入均布荷载、节点荷载(图 4.1)。
 
荷载 / 梁单元荷载(单元) 
 单选 (单元 : 3, 6 )
荷载工况名称>荷载 1  ;  选择>添加  
荷载类型>均布荷载;  方向>整体坐标系 Z
V数值>W( -1.5 )  ¿
 
荷载 / 节点荷载
 单选(节点 : )
荷载工况名称>荷载 2  ;  选择>添加 
节点荷载>FX ( 25 )¿
[BIM|每日一技]框架结构分析_15
 4.13  输入荷载
建立模型 2
 
为了比较全部刚体连接的模型1和使用3个铰接的模型2的分析结果,建立模型2。用复制和移动功能向右复制模型 1来建立模型2。(图 4.14)
 
模型 /单元 /  复制和移动 
全选
形式>复制  ;  移动和复制>等间距
dx, dy, dz ( 40, 0, 0 )  ;  复制次数 ( 1 )
复制节点属性复制单元属性(开)¿
 
复制节点属性
边界条件>一般支承(开)
静力荷载>节点荷载(开)¿ 
 
复制单元属性
静力荷载>梁单元荷载(开)¿
[BIM|每日一技]框架结构分析_16
  4.14  建立模型 2

输入内部铰支
给模型 2输入内部铰接。
激活模型 2,输入边界条件 (Beam End Release).
 
模型 / 边界条件 / 释放梁端约束
选择最新建立的个体激活
单选 (单元 : 7, 8, 9 )
选择>添加/替换   
选择类型释放比率>i-节点>My, Mz ( 关 )  ¿

[BIM|每日一技]框架结构分析_17
 4.15  输入铰接点

运行结构分析
完成所有框架结构,边界条件以及荷载,运行结构分析。
 
 全部激活

分析 /  运行分析

查看分析结果
 
查看变形图
查看重力方向荷载(荷载 1)下结构变形图 (deformed shape)。模型 2的梁中间的铰接点上发生了与悬臂梁相似的大变形。
 
结果 / 位移/  位移形状
荷载工况/荷载组合>ST:荷载1  ;  成分>DXZ
显示类型>变形前(开)  ¿
变形
变形图的比率( 1.5 )  ;  变形的表现方式>实际变形¿
使用于选择确认时 (关)
[BIM|每日一技]框架结构分析_18
 4.16  重力方向荷载引起的的变形图(deformed shape)
查看横向力(荷载 2)作用下的结构变形图 (deformed shape)。
可以看到模型 2的柱中间铰接点为基准,结构急剧变化的变形形状。交接点上部的横向荷载以剪力传达到交接点下部,上部构件不能约束下部构件的旋转自由度。变形情况如同下部固定、上部自由的柱受横向力的结构的变形。
 
结果/ 变形/  变形形状
荷载工况/荷载组合>ST:荷载 2  ;  成分>DXZ
显示类型>变形前(开)  ¿
 变形
变形图的比率( 1.5 )  ;  变形的表现方式>实际变形¿
[BIM|每日一技]框架结构分析_19

查看内力
查看重力方向荷载 (荷载 1)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图。
在模型2中重力荷载引起的上部柱上的弯矩为168.75kips×ft。铰接点产生的剪力为11.25(=168.75/15)kips。(式中的15为上半柱的长度)
 
结果 / 内力 /  梁单元内力图
荷载工况/荷载组合> ST:荷载 1 ;  内力>Fz
显示选项>精确解; 线涂色  ;系数( 2 )
显示类型>等值线( 关 )  ; 变形( 关 )
数值
小数点以下位数( 2 )
适用于选择确认时( 关 )¿ 
输出位置>绝对最大(开) ¿
[BIM|每日一技]框架结构分析_20
 4.18  梁单元内力图(shear force diagram)
查看弯矩
 
查看重力方向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矩。
由于模型2的柱中间为铰接,柱的弯矩图与悬臂梁相同。
 
结果 / 内力 /  梁单元内力图 
荷载工况/荷载组合>ST:荷载 1 ;  内力>My
显示选择>精确 ; 线涂色  ;系数( 1 )
显示类型>等值线( 关 )  ; 数值( 开 )  
输出位置>绝对最大( 开 )  ¿
[BIM|每日一技]框架结构分析_21
 4.19  重力方向荷载产生的弯矩图 (bending moment diagram)
查看横向力作用下的弯矩。
 
结果 / 内力 /  梁单元内力图 
荷载工况/荷载组合>ST:荷载 2 ;  内力>My
显示选择>精确 ; 线涂色  ;系数( 2 )
显示类型>等值线( 关 )  ; 数值( 开 )  
输出位置>绝对最大 ( 开 )  ¿

[BIM|每日一技]框架结构分析_22

-END-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