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桩基变刚度设计细则

时间: 2020-07-29 11:10 阅读:
1.jpg
 1、框筒结构
    (1)核心筒和外框柱的基桩宜按集团式布置于核心筒和柱下,以减小承台内力和减小各部分的相互影响。
    荷载高集度区得核心筒,桩数多,桩距小,不考虑承台分担荷载效应。
    对于非软土地基,外框区应按复合桩基设计,既充分发挥承台分担荷载效应,减少用桩量,又可降低内外差异沉降。
当存在2个以上桩端持力层时,宜加大核心筒桩长,减小外框区桩长,形成内外桩基应力场竖向错位,以减小相互影响,降低差异沉降。
    (2)以桩筏总承载力特征值与总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平衡为前提,强化核心区,弱化外框区。
    核心区强化指数:
    对于核心区与外框区桩端平面竖向错位或外框区柱下桩数不超过5根时,宜取1.05~1.15,外框架为一排柱取低值,二排柱取高值;
    对于桩端平面处在同一标高且柱下桩数超过5根时,核心区强化指数宜取1.2~1.3,一排柱取低值。
    外框区弱化指数根据核心区强化指数越高、弱化指数越低的关系确定;或按总承载力特征值与总荷载标准值平衡,由单独控制核心区强化指数,使外框区相应弱化。
    (3)对于框剪、框支剪力墙、筒中筒结构形式,可参照框筒结构变刚度调平原则布桩。对荷载集度高的电梯井、楼梯间予以强化,其强化指数按其荷载分布特征确定。
    2、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不仅整体刚度好,且荷载由墙体传递于基础,分布较均匀。对于荷载集度较高的电梯井和楼梯间应强化布桩。基桩宜布置在墙下,对于墙体交叉、转角处应予以布桩。当单桩承载力较小,按满堂布桩时,应适当强化内部、弱化外围。
    3、桩基承台设计
    由于按前述变刚度调平原则优化布桩,各分区自身实现抗力与荷载平衡,促使承台所受冲切力、剪切力和整体弯矩降至最小,因而承台厚度可相应减小。【按传统设计理念,桩筏基础的筏式承台往往采用与天然地基相同要求确定其最小板厚、梁高等】
    对变刚度调平设计的承台,应按计算结果确定截面和配筋。
    最小板厚和梁高:
    (1)对于柱下梁板式承台,梁的高跨比和平板式承台板的厚跨比,宜取1/8(相当于天然地基最小板厚1/6的3/4);
    (2)梁板式筏式承台的板厚与最大双向板格短边净跨之比,不宜小于1/16,且不小于400mm;
    (3)对于墙下平板式承台,厚跨比不宜小于1/20,且厚度不小于400mm。
    (4)筏板最小配筋率应符合规范要求。
    筏形承台的选型:
    (1)对于框筒结构,核心筒和柱下集团式布桩时,核心筒宜采用平板,外框区宜采用梁板式;
    (2)对于剪力墙结构,宜采用平板式。
    承台配筋:
    在实施变刚度调平布桩时,可按局部弯矩计算确定。
    4、共同作用分析与沉降计算
    对于框筒结构宜进行上部结构—承台—桩土共同作用计算分析,据此确定沉降分布、桩土反力分布和承台内力。当计算差异沉降未达到最佳目标时,应重新调整布桩直至满意为止。
当不进行共同作用分析时,更应按规范规定计算沉降,据此分析检验差异沉降等指标。
 
    变刚度调平设计可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变刚度调平布桩,实现墙柱荷载与桩土抗力局部平衡,消除马鞍形反力分布,促使承台冲剪弯内力大幅减小,承台材耗相应降低20%~40%;刚度弱化区采用复合桩基或天然地基,发挥承台分担作用,从而减少用桩量20%~30%;对于符合前述主裙连体建筑可不设置沉降后浇带的情况,不设沉降后浇带可节约材耗人工,缩短工期。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