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如何合理选择振型数?

时间: 2020-07-29 11:13 阅读:


朱鹤云1 黄怡萍2杨德3 王飞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上海 200023)

0  概述
    在结构的抗震设计中,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其原理是组合各个振型参与振动的地震作用,求取结构各个质点的结构内力。该方法基于结构动力学理论,工程师易忽略的模型抽象假定,在产生局部振动或结构基底剪力异常的情况中,应回溯理论假定的基本判断,继而采取相应的办法处理异常状况。本文将逐本溯源,逐一介绍振型的基本理论、规范注意项目、工程案例及处理方法。
如何合理选择振型数?_1
1  振型的基本概念
1.1 结构振动理论求解
振型是结构体系振动的数学方式表达,所以称之为“振型”。一个结构体系可有多个振型,而结构的振型数与结构体系的自由度数有直接关系。
如何合理选择振型数?_2
如何合理选择振型数?_3
a)单自由度体系
如何合理选择振型数?_4
(b)两个自由度体系
如何合理选择振型数?_5
(c)多自由度体系

图1 结构振动体系
如何合理选择振型数?_6
    对不考虑阻尼的单自由度体系进行延伸,进入到两个自由度体系的情况,如图 1(b)示。质点系自由振动的运动方程可以表达为(2)。
如何合理选择振型数?_7
如何合理选择振型数?_8
    由此可见,①结构体系自由度数等于振型数;②振型是振动振幅的比例形式,且比值确定;③与结构体系的自振频率有一一对应关系,可由矩阵行列式表达。
1.2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上部结构振动抽象为可求解的结构体系模型,有基本假定需要匹配:
(1)结构为线弹性的多自由度体系;
(2)结构的基础是刚性的,所有基础支撑连接处地震动完全相同。
    在设计应用方面,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解结构在地震工况下的内力。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是一种根据结构动力学理论,应用于工程设计的简化方法,核心将结构动力问题等效为静力问题进行考虑,设计思路如图 2示。其中结构体系的振型和周期目前均通过设计软件来实现,为了提高地震作用工况的结构内力的分析效率,需要用户选取计算所需的振型数目。
如何合理选择振型数?_9
图2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上述设计方法的计算过程中,工程师需要注意的设计参数是“结构地震影响系数α”,该值直接影响地震作用的取值。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5.1.5款有详细规定:
建筑结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阻尼调整和形状参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除有专门规定外,建筑结构的阻尼比应取0.05,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阻尼调整系数应按1.0采用,形状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线上升段,周期小于0.1s的区段;
2)水平段,自0.1s至特征周期区段,应取最大值(αmax)
3)曲线下降段,自特征周期至5倍特征周期区段,衰减指数应取0.9;
4)直线下降段,自5倍特征周期区段至6s区段,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应取0.02。
如何合理选择振型数?_10
图3 结构地震影响系数α
    此外,振型数的选取亦会影响地震作用的取值,我国的设计标准及规范有相关要求。
1.3 规范对于振型的规定
    对于振型数的取值,《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均有相关要求。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2.2的第2款规定:
如何合理选择振型数?_11
    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弯矩、剪力、轴向力、变形),当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小于0.85,可按式确定;可取前2~3个振型,当基本自振周期大于1.5s或房屋宽高比大于5时,振型个数可适当增加。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1.13的第2款,考虑平扭耦联,振型数不应小于15,对于多塔结构,不应小于塔数的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
    对比以上两条说明要求,我们可了解:一般的规则结构,按照平方和开平方(SRSS)的统计方法组合各个振型的贡献的地震作用效应;对于复杂结构,考虑平动-扭转耦合效应,对选取的振型数,有参与质量的标准要求。
2  PKPM对于振型取值的注意项
    在PKPM结构软件V4.3版本的SATWE计算核心模块中,需要注意一下两个有关振型数取值的设置项目:
    (1)特征值分析参数——该参数项需要工程师确定两个参数:①用什么方法求解结构振型;②抗震设计取用多少阶振型,如图 4示。该项参数的选择,推荐选择“子空间迭代法”,该方法适合常规的结构分析需求;而“多重里兹向量法”适合大跨空间结构、多塔结构,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结构,以较少的振型数计算满足有效质量系数的要求。此外,计算振型数可以由用户指定,或者根据《高规》5.1.3条款进行判断。
如何合理选择振型数?_12
图4 SATWE分析设计参数页-地震信息
    (2)地震作用分析方法——总刚法与侧刚法的选择。其中,侧刚模型是结构模型的多质点简化形式,适合于平面结构布置方案规则的高层结构,而复杂的不规则结构采用侧刚模型分析易出现失真的设计结果;总刚模型更趋向于真实的结构模型,分析结果较为准确,一般推荐用户优先选择该方法,如图 5示。
如何合理选择振型数?_13
图5 SATWE分析设计参数页-计算模型信息
3  工程案例
3.1 结构发生局部振动
    某上部框架结构,在多次分析设计中,依次取大振型数,但结构体系的X、Y方向的有效质量参与系数始终无法满足要求“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的要求。这是什么原因?该如何解决?
    遇到这种问题,需要用户检查模型中是否存在局部振动。当结构模型存在较多的与局部振动有关的较低阶振型时,结构的有效质量系数就不容易满足规范的要求。用户可以通过PKPM结构软件SATWE分析结果进行查看,如图6示。
如何合理选择振型数?_14
图6 局部振动查看功能
    结构模型出现局部振动的位置是结构的薄弱部位,容易产型与整体不匹配的大变形。这也意味着该处的空间刚度较差,或者缺少有效的约束。具体的模型问题可能有下列情况,需要用户仔细排查局部振动。
(1)结构错层,形成较长的跃层柱;
(2)楼板开洞,形成较长的无板梁段或无板墙段;
(3)结构悬臂端缺少约束;
(4)结构模型未设置屋脊梁(包括虚梁)的坡屋面;
(5)楼顶缺少刚度或约束较差的构架。
(6)模型中铰接定义不合理,形成机构。
    对于以上模型问题的处理,工程师应当辨明局部振动部位是否属于主要受力构件。当该部位不属于受力构件,应当忽略该构件实体并在结构中添加荷载,重新进行结构设计分析。当该部位处于重要的系统位置,影响结构安全,应在该部位加强构件刚度或者增加节点约束,规避结构的局部振动情况。
3.2 整体抗震分析
    某带地下室的剪力墙结构,取较大的振型数,使得结构体系的有效质量系数达到90%的要求,但结构体系底部剪力异常大,结果不甚合理,这是什么原因?该如何解决?
    经PKPM结构软件计算结果的振型查询,发现地下室结构参与了整体抗震分析,部分振型存在地下室部位振动的情况。而回顾振型分析的基本假定(本文2.2)——结构的基础是刚性的,所有支承处地震动完全相同。我们发现,地下室参与到结构整体的抗震分析中,并出现振动是不符合基本假定的,这不是上部结构振动的真实情况,必须避免地下室振动的振型参与到结构的抗震设计。
    用户可以在PKPM结构软件的SATWE模块的参数设置中,设置地下室层数和不带地下室抗震设计的参数项,如图7所示。若设计师能够辨识地下室参与抗震设计的振型序号,在振型数取值时避开该振型,同时使得质量参与系数之和达到90%,也可取得合理的结构底部剪力数值。
如何合理选择振型数?_15
(a)SATWE参数定义地下室层数
如何合理选择振型数?_16
(b)SATWE参数定义地下室包络设计
图7 SATWE地下室参数定义
4  总结
    本文阐述了建筑上部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问题——振型数的选取,这直接影响到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结构底部剪力的取值。上部结构设计中,设计师易忽略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基本假定:第一,结构为线弹性的多自由度体系;第二,结构的基础是刚性的。此外,本文回顾了国标规范对于振型取值的要求。PKPM结构设计软件在设计应用需要注意的要点参数。最后,针对两类典型的振型状况及数量取值异常的工程案例,分析了异常原因及提出了解决方案。希望广大工程师在工作实践中,充分理解结构分析的基本假定与设计原理,相应地采取适宜的设计方案。
膜结构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