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幕墙设计的几篇论文

作者:南容 时间: 2008-08-07 00:00 阅读:

关于提高幕墙设计水平的几点想法
--------------------------------------------------------------------------------
龙文志
一、行业特点
铝门窗幕墙是介于建筑装饰产品和机械产品之间的产品,除了具备建筑产品的特征外,愈来愈具备机械产品的个性。产品工厂化程度高于建筑业;加工精度高于建筑业,低于机械制造业;质量检验标准相似于机械产品标准;产品生产横跨多个区域,即工厂加工――现场安装;幕墙属知识、管理、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相结合行业。
二、与外国幕墙企业竞争实力比较
除了机制不顺、模式落后、观念陈旧等公认因素外,相当大的因素是技术应用层次不高、含量低、国际经营经验少,其核心反映是人才不足。幕墙工程设计施工技术人员的缺乏和流动性较大是当今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企业管理者最头痛的一件大事。构建一批人才阶梯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机构,设立技术股份,风险保障险种,激励员工,留住人才,使得科技成果与企业利益挂钩,鼓励企业大胆对产品技术进行改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注重多层次、多渠道地选拔人才,走复合型和专业型相结合的人才道路,大力培植“老、中、青相结合”的技术掌门人或学术带头人等是行业发展当务之急!
三、中国建筑幕墙设计趋势展望
3.1 建筑幕墙设计理念和原则
1)从传统的、高能耗型的设计理念,转向低能耗、生态、健康型的设计理念。
2)设计原则: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绿色原则;追求健康舒适的以人为为本原则;因地制宜和整体设计原则;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原则。
3.2 幕墙的设计领域
1)在幕墙的建筑学领域:侧重于多元化、个性化、动态化;
2)在幕墙的功能学领域:侧重于节能、舒适、通风和健康;
3)在幕墙的结构学领域:侧重于预应力结构、整体张拉结构、现代空间结构;索结构、玻璃结构、杂交结构将增长;
4)在幕墙面材领域:侧重于膜材、薄材(铝、钛、钛锌、不锈钢、铜、钢等)、人造材(蜂窝板材、蜂窝石材、瓷板、陶土板、高强树脂板等);
5)在幕墙扩展领域:幕墙结构与主体结构、幕墙与屋顶、幕墙与内装相互融合增多。
3.3 幕墙设计计算方面
1)设计计算理论从刚性结构扩展到柔性结构和半柔性结构。
2)设计方法从概率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发展为将强度、稳定相统一的高等分析理论为基础的构件与结构整体设计的直接设计方法。
3)幕墙的设计从采用类比法(参考已有的设计或经验数据,选择有限的几种方案进行计算,进行分析对比,最后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一组较好的设计参数。)发展为 最优化设计方法。(根据设计要求建立数学模型,设计编写优化软件,在计算机上完成设计计算,最后获得最佳的设计方案。)
4)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应用软件发展为从概念设计、多专业协调配合、三维建模、分析计算、动态模拟与仿真、工程图的生成到加工产品,以及厂房的布置等等,都集中在一个平台上实现的CATIA的整合设计、应用软件。
四、对幕墙设计师的几点希望
4.1 要打下扎实宽阔的知识基础
重视知识更新和优化知识结构,科学的创新来不得半点的虚假,除了凭真实的成果取得外,没有任何的捷径可走。知识基础是形成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4.2 要积极开发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既具有一般性思维的特点,又具有自身固有的特点,其中最显著的是新颖性和独特性。一般性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一般的分析、比较、综合,然后做出推理和判断。而创造性思维是指遇到某些问题,不能再依据常规的方法去解决,必须进行创新的思维过程,要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产生新的思维成果――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创造性思维还是一种发想性、能动性和创新性的思维能力。
4.3 要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质
个人要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强烈的求知欲,以及较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我们要认识到创新并不是一朝一日可以完成的,也不是通过哪一种创造技法就可以实现的。创新是一种综合能力,是需要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积累知识,在一定的知识积累基础上,再通过一些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技巧的综合才能实现。 没有什么“秘诀”,更没有什么“符咒”,可以唤醒一位“沉睡的天才”,只有靠自己的努力。
4.4 克服创造性思维障碍
创造性思维障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固定地看待事物。只注意事物某一方面的特性,不注意事物其他方面的特性。
2)习惯走老路。过去条件作用和固定思维方式常常是人们按老一套的方法处理问题,遇到新问题,也不动脑筋,习惯于用以前的老方法去解决。
3)过分依赖专家和权威。接受某一权威判断“正确”的途径,自己永远不再去找更好的新途径。对专家权威的判断过分依赖,对一些行之有效的创造性的设想、方法毫不迟疑的否定。
4)过早下结论。往往刚接触问题,还没有掌握可靠的资料就下结论,这样对问题的认识往往较为片面,看不到问题的本质所在。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