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专家详解重庆武隆山体崩滑成因 石内部空腔

时间: 2020-07-31 20:53 阅读:
中新社重庆九月九日电 九日,
著名地质学家殷跃平在渝详解重庆武隆“六•五”山体崩滑形成原理。造成七十四人遇难和失踪的武隆滑坡事故成因一直备受关注。
六月五日,重庆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突发山体滑坡,滑落山体导致山对面三联采矿场和六户居民家被埋,六十四人失踪、十人遇难。自灾难发生以来,当地百姓、学者和媒体对山体崩滑主要原因推测颇多,并有指人为无度、违规开采是滑坡的主要诱因,但重庆市官方一直未有定案,称最终结果需专家分析研究。
在此间举行的第十一届科协年会一分论坛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世界滑坡协会副主席殷跃平作了题为《重庆武隆鸡尾山山体崩滑形成机理研究》的报告,公开详解“六•五”山体崩滑形成原理。
殷跃平说,重庆武隆“六•五”山体崩滑是在不利的地质结构条件下,主要受长期重力、岩溶等作用以及受长期采矿活动影响,由于前缘起支撑作用的关键块体首先失稳崩塌、从而导致山体滑动所形成的一起大型山体崩滑。
殷跃平说,鸡尾山滑坡体体积约有七百万立方米,最大块石体积为一点五万立方米,重达四点二万吨。地质专家在现场勘查时发现,很多块石内部都是空腔,即百姓所称的“岩洞”,可见岩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山体的稳定度。当崩滑岩体沿山体内部软弱夹层顺向长期缓慢蠕动下滑,使得阻挡作用的关键块体长期受到挤压从而失稳导致山体滑动。
同时,殷跃平表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本世纪初,当地对鸡尾山矿层的开采位于崩滑岩体北东之下,对山体稳定性影响相对较大,而二00四年之后的开采位置则位于崩滑岩体前缘之外。(转自中国新闻网)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