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事故分析讨论

作者:Dear°心裂 时间: 2006-06-26 00:00 阅读:
某商务楼市繁华地带。拟建建筑物地上十四~十七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二层,采用桩筏基础,开挖深度6.5m,开挖面积约8200.0m2。东、南两侧均为道路,基坑边缘距道路2.0~3.0m;西侧为较空旷的空地;北侧为居民区,基坑边缘距已有建筑物(高五层,砖混结构,筏板基础)约25.0m,基坑与已有建筑物之间为停车坪。拟建基坑周围地下管线密集。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现场地质勘察结果,在基坑开挖深度及影响范围内,地基土的组成自上而下为:
①层素填土:色杂,结构松散,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少量碎石、砖块等,厚度1.0m左右。
②层粉质粘土:灰黄色,软塑,饱和,中偏高压缩性,含铁锰质氧化斑点,下部夹灰兰色条纹,厚度1.5~2.0m。
③层淤泥质粘土:灰色,流塑,饱和,高压缩性,含有机质斑点,底板埋深在12.0m左右。
③夹层砂质粉土:灰色,稍密,饱和,中压缩性,含云母,在③层土中呈透镜体产出,分布不稳定,拟建场地大部分地段有分布,最大厚度6.0m。
④层粉质粘土:褐黄色,可塑,饱和,中压缩性,含铁锰质氧化结核及斑点,厚度4.5m左右,底板埋深在16.5m左右。
⑤层粘土:黄褐色,硬塑,饱和,中压缩性,含铁锰质氧化结核及斑点,厚度11.5m左右,底板埋深在28.0m左右。
场地稳定地下水位埋深在1.00m左右,场地地下水为孔隙潜水及微承压水。孔隙潜水分布在浅部的②层、③层土中,水量贫乏;微承压水分布在③夹层粉性土中,水量较大。
基坑支护设计
根据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业主的要求,基坑支护采用深层水泥搅拌桩(单排水泥搅拌桩)超前围护+分级放坡+土钉墙的复合支护方案。水泥搅拌桩帷幕作为超前支护结构,具有挡水挡土双重功能,设计桩长13.0m。桩径600mm,中心距为400mm,相互搭接间距200mm。采用二级放坡开挖,第一级按1:0.5的坡率放坡,高度3.0m,土钉采用Φ48×2.5钢管,水平间距1.0m,竖直间距1.0~1.2m,土钉长度12.0m,梅花型布置;第二级按1:1的坡率放坡,高度3.5m,土钉采用Φ48×2.5钢管,水平间距1.0m,竖直间距1.0m,土钉长度12.0~15.0m,梅花型布置,一二级坡面之间设置1.0m的平台。坡面层混凝土厚100mm,内配直径6.5mm 间距200mm×200mm钢筋网,每层土钉通过Φ12斜向加强筋及三根15cm长的锁定筋与面层钢筋网连接。
基坑施工采用分段分区分层流水作业,根据场地的环境条件,土方开挖先西北侧,再向南侧推进,然后自西向东进行开挖。 在第二级边坡施工向东推进中,XXXX年XX月XX日,基坑北侧边坡发生滑移,导致边坡北侧水管断裂,加剧边坡滑移,随之该处发生严重塌方,停车平台陷了下去,与地面落差达2.0m多,宽度达15.0m,长度达50.0m左右,平台上的两辆轿车随之陷了下去。更严重的是,地面出现了裂缝,危及两幢楼居民的安全。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