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解读广西富川农业转方式如何“水到渠成”

时间: 2020-08-03 09:14 阅读:
摘要:富川,广西的一个瑶族自治县。长期以来“富川不富”,让富川人很是尴尬。2009年,富川被列入中央小农水重点县,县里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为平台,连片修渠、铺路、整地,把一片片旱坡地改造成“渠成网、田成方、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田。



富川脐橙果园


   小农水浇出“看家产业”,旱坡地重现活力。富川,广西的一个瑶族自治县。长期以来“富川不富”,让富川人很是尴尬。富川怎么致富?科研部门调研发现,这里的土壤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特别适宜种植脐橙。
   2009年,富川被列入中央小农水重点县,县里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为平台,整合各种项目资金2亿多元,带动社会投入9.5亿元,连片修渠、铺路、整地,把一片片旱坡地改造成“渠成网、田成方、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田。
   “小农水”促进转方式。在葛坡镇白牛村的脐橙果园里,黄澄澄的脐橙缀满枝头,欢声笑语不时从果园里传出。“过去种水稻,一亩收入也就五六百元。现在灌溉不愁了,想要用水,只需打开闸门,几分钟水就来了,如今我种了20亩脐橙,年收入十几万元没问题。”村民唐明辉说。
   当初“肥瘦搭配”、东一块西一块的分散土地,怎样发挥规模效益?“抓阄”——富川农民用这个老办法解决难题。白牛村党支书唐旺旗说:“我们由村水果合作社统一整合全村的3000多亩地,经过统一规划,再按原先比例进行分配。”
   “小块变大块”,富川脐橙逐步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发展成富民强县的“看家产业”,果农的腰包鼓了起来。截至今年10月,全县流转土地40万亩,种植水果42万多亩。脐橙产值达到6亿元,仅此一项果农人均增收5000多元。
   如今,富川成为中国脐橙之乡,建成广西唯一的国家级标准化农业示范县、中国特色农业百强示范县。
   在江州糖料蔗、田阳芒果、右江蔬菜、隆安香蕉、恭城柑橘、阳朔金橘等项目区,实施了高效节水灌溉后,作物产量和质量均大幅提高,亩产值普遍达到万元以上,农民纯收入翻了一番以上。
   小农水带来技术革命,浇地点鼠标,节本又增效。初冬时节,金橘初熟,阳朔县平岭村村民赖玉梅一个劲地称赞:“节水、省肥又增产,新技术就是实惠。”2008年,她在水利部门帮助下引进以色列滴灌设施,建成全县首个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园区,租种的180亩果园全部实现水肥一体化。赖玉梅算了一笔账:今年亩产金橘估计3000—5000公斤,扣除水肥、人工等成本,每亩纯收入1.4万元左右。
   拥有全国最大香蕉基地的广西金穗农业集团,流转农民土地,建设香蕉栽培标准化示范园。公司负责人介绍:“用水用肥都节省一半,人工成本节省八成,每亩每季节省成本700元。”
   扶绥县,2011年列入中央小农水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试点县。中东镇淋和村淋油屯先行先试,2300亩土地集中起来统一整治,滴灌技术“武装”蔗田,多达2800块的零碎地,整合成为350块连片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体系。目前全县已按类似模式整合土地24万亩,涵盖11个乡镇90多个村屯2.4万农户,蔗地“块头”户均10亩,“望天地”变成“保收田”,还实现机械化耕作,甘蔗亩产和含糖量同步提高,蔗农收入成倍增加。
   目前,江州区已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万多亩。江州区停弄屯农民黄荣泉说:“过去一个山头足有几百块地,零零散散,只能种些剑麻、木薯,年人均收入只有8000元左右。现在光土地流转的租金每户就可获收益5万元。”
   许多项目区安装了灌溉信息化控水系统,用手机也能实现节水灌溉的智能控制。不少农民都说:“过去我们是戴草帽,穿水鞋,拿铁锹;现在是穿皮鞋,扎领带,点鼠标。”
   小农水产出大效益。据了解,项目区每亩有效蔗苗多出1500株,株高比高出0.4米,平均亩产增产2吨以上。
   重点县基本覆盖主产区,土地流转催生先进生产力。“各类灌区是保障粮食生产、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主阵地。”自治区水利厅厅长杨焱说,广西突出“整体推进”规划设计思路和“整村推进”项目计划,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为载体,以片区为单元,集中连片推进末级渠系节水灌溉项目建设。
   2009年起,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每年支持广西10多个县市区列入重点县。2011、2012年,广西又新增10个重点县搞高效节水灌溉,每个项目县每年投入3600万元,连续3年总投资超过1.08亿元,连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6万亩以上。目前广西实施小农水重点县达到76个,基本覆盖主要粮食主产区和糖料主产区。
   以小农水项目为平台,各地纷纷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扶贫等方面的资金投入,项目区域对接、资金投向互补,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县域农田水利规模化发展。看到“真金白银”的效益,为了项目“落地”到村里,农民、企业、地方政府热情高涨,纷纷投工投劳,配套投入资金。
   基础设施改善,土地流转“水到渠成”,生产力水平不断“飞跃”。据调查,在旱坡地上建立管灌、喷灌、滴灌等设施,亩投资大致在1500—3000元之间,管道输水不占地,土地整合又平掉田埂,还充分利用田边地角,不仅地力大增、成块连片,而且面积并不减少,反而略有增加。以前不起眼的旱坡地变成了“来钱地”,投入产出比十分划算。
   自治区水利厅厅长杨焱说,广西的耕地2/3是旱坡地,总面积4000多万亩,目前有灌溉保障的还不到10%。进一步整合水利、国土、扶贫等资金投入,带动企业、社会跟进投资,建立起与各地具体实际相适应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广西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课题。

来源:水利部355七二检测-工程检测,教程,报告,记录,程序,考试,标准,招聘,求职等

<a href=http://qejc.c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七二检测</a>

七二检测

关注质量管理,强化安全意识,七二检测带你了解更多最新行业信息,分享精品免费资源。扫描左侧二维码,或用微信直接搜索七二检测或者qejc.cn并点击关注,即可获得监理每日精选内容资讯。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