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历史的苦涩:建设三门峡水库的诸多失误

时间: 2020-08-03 09:17 阅读:

图2O3b七二检测-工程检测,教程,报告,记录,程序,考试,标准,招聘,求职等

图1O3b七二检测-工程检测,教程,报告,记录,程序,考试,标准,招聘,求职等

图1:黄河在潼关转向东流,穿行于中条山与崤山之间,构成黄河又一个较长峡谷,北岸为山西省,南岸为河南省,故称晋豫峡谷,其中有[BAIKE]三门峡、[BAIKE]小浪底等著名峡谷.
图2:设想美好的三门峡水库几十年后成为渭河泛滥的祸首。
很少有人知道,今天陇海线上的潼关县城,几十年前本是一个叫吴村的地方。历史深处金戈铁马的潼关,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浩叹不已的潼关,已然不在。这座古城死得不明不白:按照三门峡水库最初的规划,它应该静静地躺在水库下面。人,搬了;城,拆了。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三门峡蓄水后的水位,从来没有到达和淹没过潼关古城。
这个事实隐藏在中国当代水利史的深处,多年来从未被提及,直到朱幼棣打捞起它。
围绕三门峡的争论很多,这是一个复杂而多解的命题。在北京三环边一个略显局促的招待所里,朱幼棣倒好一杯开水,讲述古潼关的这段被忽视了多年的旧话。
他如今已是国务院研究室的司级干部,出版过《水坝问题研究报告》、《南水北调东线污染防治进展情况分析和建议》等著作。在用脚丈量中国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他一直发问:在三门峡问题上,能不能换一个视角,找一个没有争议的题目?他找到的那个视角,就是古潼关。
据《中国历史军事地理要览》记载:“古潼关关城历经宋、元、明、清乃至民国的修葺,基本保留完好。新中国成立后因修建三门峡水库拆掉潼关城楼,现在还留有土垣,关左有新建的黄河铁桥。”
1993年,时任新华社记者的朱幼棣开始关注古潼关。他查阅了历代有关潼关的史籍,历史渐渐鲜活起来:历代潼关的知县总兵,不管文官武将,都懂水文水利,是治水的专家。潼关紧挨黄河,关城与黄河没有多少高差,千百年来城墙竟从未垮塌,潼关从未被淹过。北城墙的基础是用巨大的条石砌成的。雨季,黄河水涨,波涛汹涌,城墙就成了大堤。潼关城的选址,正是基于对自然规律、对黄河水文和河水流量变化的深刻认识。人、古城和大河,在这里奇迹般地保持了协调和动态的平衡。

来源:中国青年报O3b七二检测-工程检测,教程,报告,记录,程序,考试,标准,招聘,求职等

<a href=http://qejc.c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七二检测</a>路桥

七二检测路桥

25万粉丝共同关注,把握路桥市政行业动态,分享精品工程案例,探讨专业技术话题,参与热点问题讨论。请在公众号中搜索七二检测路桥或者zhulonglq,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七二检测路桥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