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根钢混梁,承载力你能算对么?|论文:梁的压拱效应计算方法

时间: 2020-07-29 11:12 阅读:
一根钢混梁,承载力你能算对么?|论文:梁的压拱效应计算方法_1
New Analytical Calculation Models for Compressive Arch Action in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8, 168: 721-735.

问题:一根钢筋混凝土梁,所有混凝土、配筋信息都了解,两端固支,中间加一个集中力。求这根梁的极限承载力是多少? 一根钢混梁,承载力你能算对么?|论文:梁的压拱效应计算方法_2
图1两端固支钢筋混凝土梁

看到这个题目,估计所有学过钢筋混凝土课的同学都会说:这个太简单了。先求解1、2、3三个截面的极限弯矩M1、M2和M3。然后2*(2*M2+M1+M3)/L就可以算出来梁的极限承载力了。
于是我们从各种文献中收集了45个图1所示的试验,然后按照上面的公式做计算。结果发现,算出来的承载力比试验承载力普遍要低30%(图2)!
一根钢混梁,承载力你能算对么?|论文:梁的压拱效应计算方法_3
图2 如果按照梁理论求解,算出来的承载力比试验承载力普遍要低30%

当然,有同学会说:算出来的承载力偏低,但是这样是偏于安全的啊!算不准有什么关系?这个也不一定哦。因为我们都知道抗震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强柱弱梁”。就是柱子的强度一定要高于梁的强度。如果梁的实际承载力是150,而我们算出来梁的承载力是100。于是我们把柱子的设计承载力提高到120,我们满心以为这样柱子就已经比梁承载力高很多了,地震时应该是按照“强柱弱梁”的原则发生破坏。结果梁的实际承载力明显高于柱子,这样就变成了“强梁弱柱”破坏(图3),我们结构的抗震能力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把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算算清楚,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一根钢混梁,承载力你能算对么?|论文:梁的压拱效应计算方法_4
图3 典型的“强梁弱柱”破坏

那为什么我们算出来的承载力会明显偏低呢?
有一句很有名的话“All models are wrong, but some are useful.” (Box, 1980)。很多人以为这句话只是针对计算机模拟的,其实并不是。只要我们做预测,就需要模型,只要是模型,就一定有其局限性。就像我们计算图1里面梁的承载力,事实上就是在做预测。我们把实际世界中的混凝土梁简化成图1这样的计算简图,它本身就是一个模型。任何模型一定有各种各样的局限甚至是错误,这和我们是手算还是电算没有任何关系。
具体说到图1的梁为什么会算不准,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真实世界里面没有像图1中那样理想的“梁”存在。任何梁都是有高度的,在受力过程中随着挠度的变化,梁内部的内力变化也是非常复杂的,绝不是一个“纯弯构件”可以精确描述的。具体说来,对于本文研究的问题实际上存在一个特殊的效应,叫做“压拱效应”,如图4所示。也就是在梁的变形过程中,其实会形成一个“压力区”(图4阴影部分),这个压力区会产生较大的竖向分量,从而显著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
一根钢混梁,承载力你能算对么?|论文:梁的压拱效应计算方法_5
 图4 压拱效应

当然,这个“压拱效应”不是我们发现的,十几年前,Park等就已经提出了压拱效应的计算方法,此后很多国内外研究者对这些公式也做了改进和发展。我们这篇论文是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改进。
1. Park等提出的方法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即压拱效应承载力峰值时加载点的竖向位移Delta。只要这个Delta搞准了,压拱效应就可以用Park等提出的方法算出来。但是长期以来,一直缺少一个很方便的估算这个Delta的方法。所以本文通过大量试验数据统计和有限元参数分析,最后建议了以下Delta的计算公式
一根钢混梁,承载力你能算对么?|论文:梁的压拱效应计算方法_6
式中,l是梁的跨度,h是梁的高度。这个公式非常简便,而且最终预测的梁的承载力精度和大量试验结果对比也很好(图5)。

一根钢混梁,承载力你能算对么?|论文:梁的压拱效应计算方法_7
图5 计算得到的压拱承载力和试验结果的对比

2. Park提出的方法中,并未考虑梁上楼板对压拱效应的贡献。实际上由于楼板的存在,梁内部的应力会更加的复杂,主要是某些截面由于楼板钢筋的贡献,会出现超筋破坏。另一些截面则会由于楼板作为受压翼缘,导致受压侧钢筋也达不到屈服应力。这样就会给截面内力计算带来很多的麻烦。针对上述需求,本文也建议了考虑楼板贡献的压拱效应计算方法,并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流程(图6)。

一根钢混梁,承载力你能算对么?|论文:梁的压拱效应计算方法_8
 图6 带楼板的压拱效应计算流程

最后小结一下,本文研究的问题,其实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一个很具体的小问题。但即便是如图1这么简单的一个梁的承载力计算,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仍然存在那么大的误差,所以“All models are wrong, but some are useful.”。所以,在土木工程教育中加强结构概念的学习,特别是多看看试验,多看看实际的工程结构,永远是非常重要的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