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钢结构对建筑地域性的表达

时间: 2020-07-30 18:24 阅读:
作者:张奕晨
来源:建筑钢结构进展(id:gh_de6b400120dc)
1  前  言
中国有传统的木构建筑,西方有传统的石构建筑,而到了如今,钢结构建筑逐渐引领了世界建筑的潮流,钢铁这种材料似乎适应了所有的建筑类型,不论是住宅还是工业厂房,似乎这个材料的通用性已经可以包容一切的使用功能。同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建筑,许多的构筑物甚至地标象征,如埃菲尔铁塔、各种铁索桥等,都将钢结构的特性表达得十分出色。
但是钢结构建筑对于传统的表达似乎是有些困难的,建筑师又是如何才能从钢结构乃至其它金属材料中发掘它对于传统以及不同地域性的表达方式呢?而非仅仅是一个下全球适用的建筑形式。本文希望通过比较、观察多个钢结构案例来探讨钢结构对于建筑造型的表现能力,并思考了钢结构对地域性及乡土性建筑的表达方式。
2  钢结构对于建筑的表现力
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是:钢结构有别于传统的木制结构与石质结构,有其特有的表现力。
2.1  钢结构对于技术的真实性表达
钢结构对于技术与结构的暴露性是许多材料都难以达到的,而这种表达手法或许也与时代意识观念的进步有关,这其中最有名的,应当属蓬皮杜艺术中心了(图1)。
钢结构对建筑地域性的表达_1
图 1  蓬皮杜艺术中心
蓬皮杜艺术中心是由建筑师伦佐·皮亚诺与理查德·罗杰斯共同合作完成的作品。颠覆以往建筑概念的是,这座建筑将结构以及设备管线全部暴露在外,从而形成了一个非常有表现力的立面。立面上管道纵横,再加上或纤细或粗壮的结构性钢柱与钢索,使得整个立面十分丰富与复杂。同时,一种技术与结构的复杂性也油然而生,而高技派的建筑风格也正是由于钢结构的不断实践才终于形成了。
钢结构对建筑地域性的表达_2
图2  巴塞罗那德国馆(室内)
钢结构对建筑地域性的表达_3
图3  柱的细部(巴塞罗那德国馆)
不只是蓬皮杜艺术中心,在许多其他的钢结构建筑中,建筑师都会或多或少地选择对钢结构进行暴露,这与先前建筑对结构的隐藏而对空间装饰的表达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自从柯布西耶等五大建筑师被知晓以来,人们对于建筑的真实性表达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如密斯凡德罗所设计的巴塞罗那德国馆(图2),其流动的平面与舒展的水平视线的确为人们所惊叹,但这些都得益于密斯对于钢结构的很好理解。再如他对于钢结构节点的处理(图3),就真实地体现出了结构的受力特征。
钢结构对建筑地域性的表达_4
图 4  蓬皮杜艺术中心用粗细不一的杆件塑造外立面
除了对于钢结构节点的构造处理,建筑师们对于结构的表达有时还会体现在于对于杆件粗细的表达上。图4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外立面的钢结构表现手法,杆件的粗细不一就真实地体现了不同杆件的受力特征,细杆主要受拉,而粗杆主要受压。同时,这样一种粗细杆交错的立面表现也体现了一种神奇的节奏感,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建筑的结构受力,同时也使立面更为丰富。
由此可见,钢结构对于结构的真实性表达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它似乎与古代的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以及欧洲传统的哥特式建筑在这个特点上有一种朦胧的相似感,三者都用自身的结构来表现整体的建筑外观,真实而又丰富。只不过钢结构的表达更为彻底一些,并且也可以创造一些更为复杂的结构,从而形成了如今的高技派。
2.2  钢结构对于建筑氛围与空间塑造的表现力
钢结构对建筑地域性的表达_5
图 5  水晶宫还原场景图
提到钢结构,就能让人联想到轻盈、通透、漂浮等一系列的形容词,而这离不开钢结构的特性:轻、细、薄。而当金属的光泽和玻璃的反光与通透结合在一起时,这种轻盈、通透的感觉就更加强烈了。19世纪英国的水晶宫(图5、图6)就是钢结构较早期的建筑之一。
钢结构对建筑地域性的表达_6
图 6  水晶宫外部效果图
水晶宫的建造适逢英国世博会的召开,也正赶上工业革命之际,体现在建筑的发展上,对于钢铁的使用有了新的突破。水晶宫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在当时颇受非议,但事实证明了当时在极短时间内建完整栋建筑的要求下,轻巧的钢结构加上玻璃屋顶和幕墙是最好的选择。而同时,在建成后,整栋建筑所营造的空间感也与以往的传统建筑内部空间大相径庭。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以及纤细的钢结构构件,使得整个室内充满了明亮的光线与通透感。
钢结构对建筑地域性的表达_7
图 7  萨诺玛出版大厦节点构造
可见,钢结构对于室内空间的改变也与传统木构以及石构建筑不同,它带来了大面积的开窗与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同时,钢结构对于建筑的外观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建筑外观漂浮与通透感的表现也有着很大的贡献。
钢结构对建筑地域性的表达_8
图 8  萨诺玛出版大厦立面构造
又比如1999年建成的萨诺玛出版大厦(图7~图9),它用钢和玻璃围合,除了超尺度的内庭,用一种优雅的透明视觉使室内外的空间达到一种相互间的融合。整个大厦的形体还是很简单的,但是由于立面大面积采用了纤细复杂的钢结构拉杆,同时杠杆件又几乎都是较纤细的拉杆,所以整个立面看上去十分的通透与轻巧,由此模糊了室内与室外的界限,并将它们融为了一体。钢结构还使得整个建筑充满了一种精致与晶莹的感觉,这也是传统建筑无法做到的。
钢结构对建筑地域性的表达_9
图 9  萨诺玛出版大厦内部构造
3 钢结构与传统木结构的建筑表现力的区别
由上可知,钢结构对建筑的表现力主要表现在其材料本身的外观特性以及作为结构表现出的整体性。“从直观上来看,钢的性质通常与冰冷、精密、准确、严厉等相关,这些也成为钢所传达的一部分信息。许多钢铁的使用,如用作立面、外饰面以及一些钢铁作品等都是因为它能够表达现代感,同时这些外立面也反射出一种略显含糊不清的影响力和精密性。”可见钢铁所体现出的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材料的现代工业化的气息。而中国传统的木构建筑,所表现出的感觉就与钢铁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这也是由于,木头在人的潜意识中本身就是一种来源于自然、大地的材料,所以在看到木构的建筑时,人会不自觉地去触摸它的材料,从而由建筑带给人一种自然、温暖以及大地的感觉,而这正是来源于一种乡土的、地域的文化。
而钢结构在表现力上虽然并不逊于传统的木制结构,但是它似乎由于现代化的进程而渐渐走向了一种通用化进展。钢结构由于其良好的性能,几乎可以适应一切建筑功能,比如住宅、公共建筑、工业厂房等。同时,它又似乎可以适用于一切地区与环境。但反过来说,可以适用于一切的特质也就是其缺乏针对某个地域的缺点。
钢结构建筑给我们的感受似乎都是类似的。正如前文所说,钢结构的建筑给我们展示了建筑结构的真实性,体现出了一种结构的精密性,表现了高技派的纯熟技艺,同时,钢结构还表现了一种轻盈、通透以及漂浮的感觉。但这都难以对一个地域做出其独特的回应。“因此,钢铁的使用特点是它的通用性,而对于地方特色则表现出消极的作用。”²就如,在江南水乡建造一个钢结构建筑,和在西藏高原上建造一个钢结构建筑,要如何运用钢结构的特性来表达这两个地方的地域特色呢?而非仅仅表达钢结构本身的轻盈、通透、复杂与节奏感。这是一个值得令人思考的问题,也是钢结构发展的一个有趣的方向。
4  钢结构的地域性表现
钢结构对建筑地域性的表达_10
图 10  特吉巴欧文化艺术中心
如何使钢结构建筑可以不失去其本身特色,同时又表现出独特的地域性?笔者认为,在这点上皮亚诺设计的特吉巴欧文化艺术中心就做得很好,它坐落于南太平洋中的岛国——新喀里多尼亚的首都努美阿,该作品的影响力丝毫不亚于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和日本大阪的关西国际机场,是现代技术和当地传统文化间高度协调统一的典范。
从图10、图11可以看出,建筑师不只是单纯地运用了钢结构来完成这个建筑,而是通过同时运用钢结构与木材等人们熟悉的材料,将各种材料的特性完美结合,并采用了高技派的手法,最终建造出了一个既具有现代感、又具有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也是当之无愧的绿色建筑。
钢结构对建筑地域性的表达_11
图 11  特吉巴欧文化艺术中心钢结构细部
“卡纳克人的棚屋木肋外面覆盖着树皮编织物,再往外覆盖着多层树叶,既能有效通风、抵御飓风,又能遮阳。设计者受到启发得到双层表皮的构思,用现代方式表达出了传统意象。同时,充分利用技术取得了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可见,建筑师也并不是凭空造出这样一种建筑形式的,他也是从当地具有本土特色的棚屋中获得了灵感,从而将钢结构融入到这样一种建筑体系中,才最终建成了特吉巴欧文化艺术中心。而最终建成的特吉巴欧文化艺术中心也的确将钢结构的轻盈特性与当地木结构温暖、自然的特性很好地融为了一体,这就是钢结构发展的一个突破。
所以在如何把钢结构的现代性与地域文化结合在一起这点上,笔者认为,建筑师首先就需要充分了解钢结构本身的结构特性以及钢结构的表现力,同时还必须从当地的地域文化着手,再从材料的结合方面进行考虑,也可以从建筑的形式以及整体感觉上将钢结构融入到当地的乡土建筑之中。这样或许就能在钢结构的通用性之外再加入一些独特的地域特色了吧?

验证码:

热搜标签

热点阅读

赞助推荐